进入暑期,医美机构里来咨询的大学生消费者显著增多,水光针、瘦脸针、光子嫩肤、点痣、祛斑祛痘等“轻医美”项目颇受欢迎,医疗美容持续升温。与此同时,良莠不齐的医美广告充斥于医美市场。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近期,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消协加大监管力度,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选择,拒绝盲目跟风,注意风险防范。
8月2日,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一则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例。该案例中,江阴某医疗美容有限公司发布了多条含有“从苏州开车来江阴做幼态脸”“没脖子的丑小鸭成了有脖子的小公主”“猕猴桃女孩也能变白白哦”等内容的视频广告,制造容貌焦虑,违背社会良好风尚。4月,江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该机构作出了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。
除了制造容貌焦虑,含有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、夸大功效的广告,则是另一类比较常见的违法广告。在今年4月市场监督管理半月沙龙曝光的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中,上海智美颜和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在利用直播对超光子、热玛吉等医美服务项目进行推广的过程中,主播通过体验分享的形式,以个人形象和名义对医美服务项目作推荐、证明,并作出含有表示功效、安全性保证等内容的表述,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76.43万元的罚款。
2023年暑期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曝光的一则医美广告违法典型案例中,北京漾格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发布的“一次热玛吉解决5大衰老问题,2—3年持续减龄。快速、直接、精准解决衰老下垂”“效果立竿见影”等表示功效、安全性保证的医美广告内容,涉嫌夸大治疗效果,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罚款30万元。
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,2015年至2020年,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中,虚假宣传是消费者投诉最集中的问题。
为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,规范行业发展,2021年11月1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《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》。发布以来,医美广告乱象大有改善,但制造“容貌焦虑”、虚假承诺效果等问题仍然存在。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季度广告监测报告,今年第一季度,在互联网媒体广告涉嫌违法量排名前十的广告类别中,医疗美容服务类别位列第二位。
今年4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全国范围内,启动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并提出,在医美广告领域,保持对医疗美容广告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,严格规范医疗美容广告发布行为,严厉打击未经广告审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以及制造容貌焦虑、夸大医美功效等违法行为。暑假以来,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医美广告监管力度。
此外,针对暑期“医美热”现象,南京等多地消协和相关整形美容协会,近期集中发布了多条医美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注意辨别“生活美容”和“医疗美容”,选择正规的机构、医生和产品,树立理性、健康的审美求美观。另外,如果在美容过程中发生纠纷并与医疗美容机构协商不成,消费者可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投诉举报,或向当地消协组织反映。